跳到主要內容區
客家研究學院

1202客家醃製工藝-2

活動名稱:客家醃製工藝
執行單位:文化觀光產業學系
日期:110 年 12 月02日
時間:13時至15時
活動地點:D1-101
主講/演出:林振淵

由於客家族群大多居山區,在以前沒有冰箱的年代,為了保存食物,不是將食材拿到太陽底下曬乾,就是用大量的鹽來醃漬食材,讓各種蔬菜、肉類、醬料成為可以長期保存的食材,於是發展出客家醃漬文化的多樣性。常見的醃漬物品有:蘿蔔、破布子、豆腐乳、鹹菜、覆菜、梅干菜、高麗菜乾、蘿蔔乾等。其中,光是醃漬蘿蔔,就有許多種樣貌,例如將蘿蔔收成後切成塊狀撒鹽、曝曬就是「蘿蔔乾」,刷成絲狀的「蘿蔔絲」以及橢圓形狀的,這些都可以用來煮湯,有蘿蔔的特殊香味。本次飲食文化之演講,乃是請到著名的公館鄉郭家莊玉英豆腐乳的女婿,也是長期致力於客家醃漬教學與製作的林振淵老師來現場講解,林老師強調客家醃漬文化必須隨著二十四節氣不同的時期,製作不同種類的醃漬品;若要製作出美味的客家醃漬品,必須配合天氣、時間、溫度、季節,利用自然的天氣自然發酵,才會有美味的醃漬品。儲存醃製品,也必須注意濕氣,吹北風時空氣乾燥濕度低。清明節過後溫度升高,正是製桂竹筍的最佳時間。醃漬客家酸菜、福菜、梅乾菜(梅干菜),客家話稱之為「大菜」,主要在二期稻作收割後才會種植芥菜。客家人在過年時,一定會吃長年菜,主要是芥菜的大片葉子,用來象徵長壽。
瀏覽數: